推進供熱系統節能減排的措施要點淺析
集中供熱作為一項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方便生活的重要城市基礎設施,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依靠技術進步推進供熱節能減排,挖掘現有供熱資源潛力,是實現供熱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
集中供熱系統作為能源的直接消耗者和熱能的提供者,對于區域鍋爐房供熱,煤、水、電的消耗是構成供熱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節能減排控制的主要內容。
如果在基本建設和生產運行方面不注意科學合理節能降耗,將造成能源和資金的極大浪費,能源的消耗也直接影響到熱用戶的切身利益。熱力公司應通過供熱生產經驗總結,重視集中供熱節能減排,在供熱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提高煤、水、電等供熱生產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杜絕排放不符合標準的廢氣、廢渣,在經營過程中經過不斷探索,總結了一系列符合集中供熱企業實際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搞好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經常性派專業人員參加全國供熱行業技術研討會議,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 對鍋爐房、換熱站的鼓引風、循環泵、補水泵等設備進行節能改造,采用變頻調速方式控制主循環泵、補水泵和鼓引風機的轉速,使之根據供熱負荷的變化來及時調整運行狀態,減少耗電量,降低成本。經能耗統計分析,采用變頻調速方式后,節約的電能費用已遠遠超過設備投資,經濟效益顯著。之后再建設的熱源廠、換熱站的鼓引風、循環泵、補水泵就全部采用變頻調速裝置控制其運行轉速,為搞好節能減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善鍋爐燃燒工況和熱網水力工況,提高了鍋爐熱效率和管網輸送效率,降低了燃煤消耗量和熱損失,使煙塵、SO2排放量遠低于國家二類地區Ⅱ時段排放標準,熱源廠廢水全部回收利用,實現零排放,有力地推動了節能減排工作。
加強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的動態管理
每年供熱前期,制定詳細的生產消耗指標與獎罰辦法,并細化到各個生產環節,用指標和數據說話,對下設各個生產分公司進行逐月硬性考核、評比,獎優罰劣,從源頭上徹底杜絕了能源的不合理損耗和跑、冒、滴、漏等浪費現象,提高了廣大職工節能減排的主觀能動性,在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煤、水、電、鹽等原材料單位平米消耗指標達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
科學合理調配熱源、整合管網
由于近幾年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供熱面積需求量急劇增大,原有供熱基礎設施建設及規模相對滯后,供求矛盾突出,要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對原有供熱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熱源調配和管網整改。從而實現部分熱源互調,管網互通,平衡了區域性熱負荷需求的不均勻性,使熱能分配更為趨于合理,有效保障了供熱期的安全經濟運行。
強化職工培訓工作,實現行為節能和技術節能相統一
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加大硬件投入是節能途徑之一,但關鍵因素還是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每個崗位、每個環節都存在浪費和節約,比如水質處理不好造成鍋爐結垢后影響供熱效率,能耗增加;根據氣溫變化未及時進行供熱量的及時調節會造成供熱質量不好或浪費等,只有精通業務技術,增強工作責任心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節能降耗。為此定期進行職工理論培訓、技能比武以及管理制度培訓,聘請高等院校的教授和供暖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授課講解。這種培訓形式使員工業務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責任心都得到穩步提升,提高了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企業效益。
重視熱用戶的節能行為
供熱與室外氣溫變化息息相關,目的是滿足人們生活舒適度的需要,反過來如果發生了能源浪費,又影響了人們生活的舒適度,污染了環境,就會發生不良的社會影響。也就是說煤、水、電作為區域供熱必需的主要原材料、動力,在供熱的同時,也是“污染源”,也是“溫室效應”的制造者,這個“污染”是人們生活需要必須存在的,但也是必須有效控制的,集中供熱較之分散供熱從前提和形式上進步了,“污染”小了,但就節能減排的本質上講,還需從熱源、熱網、熱用戶整個供熱系統抓起,供熱企業要站在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高度抓好節能減排,同時,用戶也要提高節能減排的認識。
結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節能減排已是必然趨勢,國家也不斷推出相關的節能法律、法規來促使整個社會的節能。在今后一個時期內,節能工作仍面臨著嚴峻考驗,熱計量的推廣應用、熱網監測監控等節能措施仍存在很多困難,還需全社會的支持和理解,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攜起手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